3?15“以案說險”:防疫莫忘防詐騙,案例解析教您防陷阱
來源:發布時間:2020年03月10日
為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,“3·15”消費者權益保護教育宣傳周期間,南通農商銀行推出“以案說險”專版,進行風險提示。聚焦疫情期間典型案例,提醒大家警惕詐騙新手段,守好自己的“錢袋子”。
一、案例展示
案例一:謊稱親屬被疫情感染
不法分子冒充學?;蛘吣彻竟ぷ魅藛T,以孩子或親屬突然高燒,已被隔離醫治為由,要求親屬匯繳“住院費”等,騙取受害人錢財。
案例二:偽裝公益捐款
不法分子冒用紅十字會或醫院等名義,向用戶發送防控新冠肺炎“獻愛心”的虛假信息,利用群眾同情心騙取“善款”。
案例三:虛假網絡貸款
不法分子向用戶發送虛假網絡貸款鏈接,通過無擔保、無抵押、低息等字眼吸引點擊,違法獲取用戶身份證、銀行卡、電話號碼等信息。
二、案例解析
2015年11月13日,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《關于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指導意見》,明確了金融機構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行為規范,要求金融機構充分尊重并自覺保障金融消費者的財產安全權、知情權、自主選擇權、公平交易權、受教育權、信息安全權等基本權利,依法、合規開展經營活動。
三、維權小知識
1.克服“貪利”思想,不要輕信麻痹,謹防上當。
2.不要輕易將自己或家人的身份、通訊信息等家庭、個人資料泄露給他人。對于家人意外受傷害需搶救治療費用、朋友急事求助類的詐騙短信、電話,要仔細核對,不要著急恐慌,輕信上當。
3.多作調查印證,對接到培訓通知,冒充銀行、公檢法機構等聲稱銀行卡升級和虛假募捐、招工、婚介等的詐騙,要及時向本地相關單位和行業,或親臨辦公地點進行咨詢、核對,不要輕信陌生電話和信息。
4.日常多提示家中老人、未成年人注意防范電信詐騙,提高家人安全防范意識。
四、金融消費者維權熱線
中國銀聯:95516
中國銀保監會:12378
中國人民銀行:12363
消費者投訴舉報專線電話:12315